小说,日记,博客

应该是接触文学作品比较早的缘故,从小我便对文字创作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从一开始不痛不痒的日记,到后来逐渐轮廓分明的小说,虽然文笔不见得随着岁月长进许多,但是笔下的内容却有了不小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父母是鼓励我写点东西的,愿意拿出最精致的笔记本,任由我在上面写下稚嫩的文字。现在已经不记得最开始时写过什么,只记得后来更多的是天马星空的想象,一些在那时候的自己看起来充满想象力的英雄故事,或者是类似《玩具总动员》剧情中的玩具世界的故事——那时候玩具堆中最多的便是乐高,于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方块世界大概是那时候的创作灵感。其实想象力应该至少是平均水平,父母说我小时候,可以躺在床上看着电风扇,联想到大飞机,然后是环游世界,故事可以不停歇地讲半个小时,虽然这些我都早已忘记。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更早地开始动笔写点东西,似乎可以更轻松地应对学校生活中的语文课程,尤其是作文这个大BOSS。但是事实上我对作文的兴趣并不大,小学中学时写的记叙文,大致是要你用浅薄的人生经历讲述出起承转合的精彩故事,把一场感冒描述成鬼门关体验卡,把一次旅行描述成大总统的周游列国;到了高中,记叙文被斩落马下,应对高考的议论文成为了新宠,什么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然后三段论等种种条条框框,配合唯分数论的枷锁,完美地将你塑造成阅卷老师想要的样子。这大抵是十分不自由的,于是高中时的我,竟然重拾了小时候创作小说的爱好,在枯燥的议论文缝隙中间,写点属于我自己的文字。

一直到高中毕业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我仍然在坚持试着创作属于自己的文字,不过由于那时候的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造诣太浅,且因为对网络文学的理解太少,能够看到的人基本只有自己。伴随着搬家和各种清扫,当年写下的文字基本已经丢失殆尽,直到一次与朋友回忆起高中生活,想要翻找那时候的手稿时却发现早已不知所踪时,才意识到记录在纸上的东西在这世间竟是如此脆弱。

将文字记录在电子媒介上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那时候的我已经几乎丧失了创作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对编程等技术的如饥似渴。其实自己对于计算机的痴迷从小就存在,但是只有步入大学之后才有能力做出些有点模样的东西。大致是总得有种能够创作的途径来宣泄大脑中各种奇奇怪怪的灵感,所以对代码的创作逐渐取代了对文字的创作。

最起初接触到博客这种东西的时候是在 CSDN、博客园等网站,那时候对技术问题的搜索还局限在百度,所以搜索出来的东西也都是💩里淘金;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我来说是足够的,并且是愿意去模仿的,于是,我的第一篇博客便落脚在了 CSDN 上。直到在后面对 Web 开发的学习,认识到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网站竟然是如此简单而又复杂。说其简单是因为博客网站的数据逻辑并不复杂,那时候的自己已经能够对其有差不多的构思;复杂在于想要实现美观的布局和丝滑的交互,CSS 羸弱就成了卡住我的一个大问题。

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了解到了类似 Vue 这种现代化的 Web 开发框架,原来网页开发可以不使用 jQuery 一点点搓出来,而是可以渐进式地模块化开发。于是,那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便模仿着网上几位 Web 前端大佬自己做的博客网站,制作属于自己的博客系统。当时的想法便是制作一个依赖尽可能少、小巧的系统,但是作为博客网站的基础的功能是完备的,同时可以通过插件对其进行定制化和功能层面的扩展,于是,就给这个项目起了一个名字:Watrop。Watrop 是 Water drop 的连拼,从《三体》中的水滴飞行器概念衍生出来,精悍但是强大。

Watrop博客系统Logo

但是很可惜,虽然有 Vue + iView 强大的前端支持,也有 Django 开箱即用的后端,最终由于技术不到家,以及各种阴差阳错的时间问题,这个项目的企划不了了之。

再次重拾博客的想法是在 B 站看到了“程序羊”Up 主在以 Halo 博客系统为例讲解如何跑通和学习开源项目,我才意识到这世间竟有如此简单易用的系统。但是真正想起着手搭建的时间却是很久之后在找实习投递简历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的技术岗位简历投递时都希望你能有展示自己技术历程的个人博客,自己虽然折腾过很多东西,也踩了不少坑,但是无奈这些东西都没有在实践过程中变为笔记记录下来,真正去讲述自己的项目经历时,没有清单就总会遗忘点什么,相信如果这样的话,多年之后,这些记忆也一如当初写在纸上的文字一样,逐渐消逝在了岁月历史中。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时间的辜负。

第一个博客也确实是用 Halo 搭建的,虽然在这期间也了解到生态完善且简单的 WordPress,但是对于庞大臃肿的系统向来比较反感的我最终选择了看起来轻量的 Halo。不得不说,一番体验之后,Halo 给人的感觉也确实是不错的,主题等可定制的东西一样不缺,音乐播放、一键灰白等小功能的设计也显得十分周到。虽然这时候的自己已经逐渐淡出了 Web 技术栈,对于 Halo 更多是普通开箱即用使用者的身份,而对页面定制等功能已经几乎没有太大念想。于是 Halo 搭建的个人博客便在网络上试验性质地运行了一年左右,随着云服和域名的到期,这个博客的寿命最终也走到了尽头。

后面在游戏开发领域冲浪时,机缘巧合地接触到了云风大佬的网站,不禁感慨到这才是真正的“技术人”的网站,简明,整洁,一切以内容为主,而不是靠着华丽的“辞藻”装饰自己内容欠缺的一亩三分地,那时候便萌生出了重拾 Web 自己搭建的极简博客系统的想法。正巧那时候自己游戏引擎的 HTTP 模块也已经初具雏形,用自己的引擎作为网页后端,用整套轮子作为无声的纪念碑,岂不美哉。但是此时的精力已经不足以让我再分让出来前端开发的部分,所以这个想法便一直被搁置在奇思妙想清单的最后。

其实直到最近,我都几近淡忘了搭建个人博客的想法,更多的可能只是想在本地做下笔记,记录一下自己在技术上的踩坑,或者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灵感。就在安装一直以来都在使用的笔记工具 VNote 时,突然发现了其组织下的 Viki 项目,虽然热度不高,但是却可以将笔记一键生成为维基风格的静态网站,赶紧拉取下来尝试了一遍,发现尽管文档简洁到一言难尽,但是整套系统也确实简明到让我这种“使用大型系统就会去势”的患者看到了个人博客的不二选择,于是快马加鞭地重新准备域名和服务器,半上午时间便让我的博客网站重归互联网世界。

在很久之前,看过一段科普视频,视频里面用十分严谨的科学推断,配合十分大胆的构想,推断出了几(万)亿年后的宇宙世界,那时候地球上的一切早已尘归尘土归土,分子、原子,那些曾经构成我们意识和表述信息的这些载体的东西,都被重新排列组合,以最原始的形态回归到逐渐沉寂的黑暗宇宙中。这让当时的我十分震撼,并陷入了深深的虚无主义世界中,不禁在想,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创作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纸上、在电脑上写下属于人类文明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后来在某天突然重新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反而豁达了,或许“没有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又或者说,让这些最终都会消失的东西,在消失之前,被同样会最终消失的人看到,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这也是我在计算机上用二进制的数据描述我的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这个网站存在的意义,记录一些关于我自己的事情,被看到或不被看到,但是在多年后我能重拾这段模糊的记忆,以另一种形式穿越到当下,也不失为一种跨越时空的浪漫。

记录于 2023.01.19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下贱!”

作者

Voidmatrix

发布于

2023-01-19

更新于

2023-01-19

许可协议

评论